前几日,滴滴打车订阅号的一项举措引起了笔者的兴趣(见截图):
对,企业级商务用车市场。作为常年在企业市场混的人一眼即明,这里面的市场规模有多大。
带着好奇,笔者顺势观察了下现在(2015年5月)滴滴打车已有的主要业务及商业盈利模式:
1.
最早的滴滴出租车:推广为辅,盈利为主阶段,滴滴出租车的历史使命已完成,目前有种战略舍弃的味道;
2.
专车:推广为主,盈利为辅,主打服务要求高,价格敏感度低的客户市场;
3.
快车:推广为主,主打价格敏感度高的客户市场(价格约是的士的三分二啊,很有杀伤力有木有);
4.
顺风车:推广为主,主打非随机打车(例如固定上下班)的客户群体,不堪一线城市公交地铁人挤人现状的客户相当部分会转流;
5.待……
以上为直接业务,比起盈利(事实上也盈利了),很显然其更大的目的是圈高质量用户(注意:高质量,意味着变现能力强)。
下面再看其圈用户进来之后已有的商业盈利模式(可自行打开嘀嘀打车APP查看到):
1.
我的钱包;
2. 发现:游戏中心/吃货专车;
3.
积分商城;
4.
企业级用车;
对上述几点简析:
1.
我的钱包:充值有优惠,吸引部分重度滴滴用户的预充值现金流,从前面看到,专车、快车、顺风车各自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,后续想必基本上会圈住非公共交通、非私人之外的所有市场(笔者自己就成为ing重度用户啊,坐了这么多次感觉服务都很不错);
2.1.发现-吃货中心:打车-》出行-》吃,清理之中。餐饮+送车券,对餐饮是很好的推广渠道,分成模式(笔者估计)无需投入成本,对滴滴本身是进一步加强用户粘性,双赢。
2.2.发现-游戏中心:已融到资的游戏公司不在少数,大量的推广预算,正愁没地方投,嘀嘀打车还算是比较优质的推广资源,恐怕想要抢占此处的游戏公司不在少数,此外还带有一定的轻社交味道。
3.
积分商城:这里能吸引的广告商、电商、O2O的商家更是海量了,活生生一个生态链。
4.
企业级市场:在成熟的用户习惯及资源配置优势的基础上,抢占商务用车市场不在话下,这里面的市场份额是相当惊人的。
以上仅仅是现有的商业模式,后续可发挥的盈利空间更是不可想象。
5.补充一点隐性的商业可利用资源:乘客在车上的时间。时间才是真正的稀缺资源,在车上有限的空间、固定的时间(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)算是如今熙熙攘攘世间的一片时间净土了。
另外,10亿元也是来自于资本市场的Money,上述四点更多的均是通过资本运作来赚钱,而烧的10亿也是来自于资本运作环节中的一链条。
看到这里,答案不言而喻了吧。
普世需求-》更优的方案-》抢占已经验证可行的生态链高端,区区十亿(还不是自己的钱),何足挂齿呢?
另:有其他回答者提到是为了应对Uber、一号、易到用车等竞争对手的威胁,这确实也是一个因素,与笔者分析视角略有不同,可作为补充。——-6月8日更新——-说了那么多光明前景,泼几点冷水:冷水1.外行的兼职司机真的能取代专业出租司机?笔者上周赶时间打快车,司机路况不熟,有点耽误,尽管服务态度好,但弥补不了“熟悉路线”这个刚需;冷水2.万一出了一些交通意外,责任谁来承担?扯皮的地方特别多;冷水3.新模式得以大行发展,很大原因在于行业政策未出,利益链错综复杂,政府态度不明朗;前几天滴滴橙色星期一活动被叫停,无论是因为政策关系,还是滴滴自身资金链问题,至少隐约使租车用车从业者们嗅到了“任重而道远”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