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一脸严肃表面正经内心闷骚专注讲产品的中年危机男Super。
“打不到车。”刘心(化名)站在北京东三环购物中心门口,无奈地对着电话那头的朋友说,“你过来吧,出租车太难拦了,要不就都说太近了不送。”
刚刚来到北京的刘心没有想到,在四五线城市随处可以打到的出租车,到了一线城市突然“歇菜”——在这里,“网约车APP”是出行必备之选。
朋友在电话那头耐心传授经验:“网约车APP都打开,百度地图、高德地图这些也打开,提升效率。”
2017年7月,高德地图上线打车功能,到现在一天几百万订单的规模;用高德地图打车,这个理念已经被大众所接受。
高德也在全力推广该业务:
(高德开屏广告,力推高德打车)
(高德的push)
今天,【大产品小细节】,Super和大家聊聊聚合打车这一模块:
一、产品角度
做了三年,还有巨量订单,不错的收益,高德对于该模块的打造、迭代已经很成熟了,甚至不亚于一个完整的App,我们挑几个有意思的地方聊聊。
清晰快捷的打车交互体验:
非常便捷,默认选取定位最近的上车点为出发点,用小粗体绿字唤醒用户注意确认;并用大粗黑体引导用户点击选择目的地,同时目的地下方可以快速点选家庭地点和上班地点。
聚合多个网约车机构:
并且做了很全面的分类,让人一下子获得掌控感,也便于选择。
这一聚合能力,以及背后快速的对接通路,包括支付、安全、优惠券、客服等系统,构成了整个高德打车的产品。
二、用户角度
用户打车,考量的有三个点:性价比、安全性、时效性;以及,普遍对打车平台的忠诚度不高。
所以只要平台能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,不管“白猫黑猫,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”。
性价比、时效性上,高德打车可以比较好的满足用户;背靠着N多个运力提供方,高德支持用户筛选价格区间,自由选择可接受的提供方;以及,用数量来解决时效性的问题,只要运力提供方没有降低高德的订单权重,高德在时效性上一定是足够优秀的。
道理很简单,高德可以触达最多的运力,聚合后给用户提供的服务效率最高;最后的安全性就比较不好说了,各家平台都逃脱不了这个魔咒。
三、业务角度
高德为何要做出行聚合平台呢?
竞争激烈,高德、百度旗鼓相当,在地图的核心功能导航上,无法开启收费;还是靠免费的工具服务来获得用户流量。
- 2015年,现任高德董事长的俞永福表示,地图应该回归根本,功能延展应该基于用户需求,未来高德将退出O2O领域,专注地图产品锤炼。
- 2017年高德换帅,俞永福的职位从总裁变成董事长,脱实向虚;原集团CRO刘振飞兼任高德总裁一职,成为新任负责人。
- 刘振飞走马上任后,立即将业务重点转向共享出行领域,将神州、曹操、首汽、摩拜、飞猪、享道等中小打车平台作为第三方服务商接入高德APP,组建“网约车聚合平台”。
刘振飞新官上任三把火,先烧向了有盈利可能、和本身核心业务结合紧密的聚合出行平台。
高德做聚合平台的根本优势就在于其主营业务是数字地图,而非打车。
其场景优势既与打车平台的业务模式强相关,用户能从找路线到打车一气呵成,又与中小平台在根本利益上不冲突,减少了双方合作的戒心。
还可以从订单撮合中获取分成,业务逻辑上来说是比较顺的。
(在少楠帖子下有个哥们回复很精彩)
需求存在是肯定的,能形成规模,则意味着高德对背后的判断准确:
打车场景碎片化,滴滴并没有占据100%运力和用户心智,需要外部的订单资源导入(渠道)。
问个问题:高德会自己切入线下运力,做起网约车生意么?
请思考:1、2、3、go!
笔者的理解是不会的:
- 这和高德核心优势不符,高德优势是数字地图;
- 网约车存在较大运营风险,滴滴的长期整顿和被关注就是源于此,做第三方平台可以完全不背负这样的风险;
- 只做聚合平台,不碰线下运力,就不存在和第三方服务商存在冲突,如果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,这事就存在合作困难;
结果根据Tech星球的报道:高德于上周上线了一款名为“天津出租乘客端”的App。
据官方介绍,“天津出租乘客端”App是天津本地的一款打车出行软件,这款软件由天津当地出租车公司联合高德打造,可以为天津当地居民提供便捷的打车体验;目前,该出行方式除了在“天津出租乘客端”App上使用外,还可以在高德地图App的聚合打车平台中,定位到天津后使用。
“天津出租乘客端”App主要功能有一键呼叫全市出租车;智能调度,满足用户线下出行需求;IM沟通,让司乘沟通更顺畅;拥有安全功能,保障乘客一路安全。
目前,该App已在各大应用商店上线。
看来,高德还是要多条腿走路,并且在打车这事上继续深度参与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