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岁只身一人去上海打拼,
直到开上专车才找到一份稳定的营生,
并且成为全国单数最早过万的三人之一,
他说“全靠心态好和跑得多”。
蒋德强想到这些年来自己见证了上海的飞速变化,就很感慨。98年从河南信阳老家来上海的时候他18岁,刚初中毕业,在工地、餐厅和工厂里都工作过,吃了很多苦。这些年上海给他提供过无数份工作,却都没有给他一个很稳定的状态,直到2014年他开上了滴滴,才觉得这是一份长做下去的营生。他在上海也多了一份信心。
在工厂上班时蒋德强才考驾照学会了开车,算是有了一技傍身。他开始给公司当长包车司机,每天固定接送公司的人上下班。这份工作倒也稳定,就是清闲、收入太少。2014年,合同到期的蒋德强发现滴滴专车比较适合自己,时间灵活、收入不低,性价比挺高。于是他找租赁公司报了名成了一名滴滴的对公司机。
起初他在一家小租赁公司,他觉得不满意,滴滴就给他调到上海飞轩汽车租赁公司,开一辆沪牌的丰田凯美瑞,月租金5000。直到这时,蒋德强才觉得工作算是有起色了,开始专心地干。一年半跑下来,竟成了全国单数最早过万的三人之一。和那些有长年出租车驾驶经验的专车司机相比,蒋德强只是早年给单位开过车,这样的成绩着实傲人。
蒋德强说自己其实没什么秘诀,总结下来,单数多的原因其实可能有两条,都是笨办法:一是心态好,以平常心对待一切;二是跑得多,以开专车为生活中心。
平常心在别人身上,往往是求之不得之余的安慰剂,但在蒋德强这里,就是一种处世态度和人生观。他有自己很独特的习惯:每天早8点开专车到晚10点,正常做单,绝不拼命。自己一般是工作一段时间就休息一下,从不连续长时间做单。
“滴滴的单比较平稳,只要你想接,一般来说啥时候都有。”蒋德强说:“我之前主要在市中心做,现在开始去远点的地方了。”除了工作方法,他对服务的态度也有自己的一套:“我不太会主动讨好乘客,乘客想聊天我才说话,我就专心把车开好。”蒋德强觉得上海市区内的乘客素质都比较高,偶尔遇上一两个比较难搞的乘客,要有耐心,退一步海阔天空,为一点小事招来一个投诉没有必要。
蒋德强总结自己开专车的经验,其实就是“平常心”一个词,不要有太多期待,自然不会有什么失望。“开车,最重要的是平常心,你不知道会不会堵车、你不知道会遇上什么样的乘客和天气等等,面对所有突发情况,都要以平常心对待。出租车司机有时候为什么态度不好,就是因为特别急躁,你开专车,不能那样。”
蒋德强在上海的所有生活,这么多年来几乎都是以工作为中心的,自从有了滴滴专车,开车就成了全部生活,因此在线的绝对时间也多于别人,单数靠前也很正常。蒋德强结婚14年,妻子是他同乡。孩子在上海出生之后,妻子就全职在家照顾孩子料理家务,因为没有社保和稳定工作,前几年妻子带着刚在上海读了两年书的孩子回到河南老家,留他一个人在上海打拼挣钱。
蒋德强几乎没什么业余生活,不开车就在家里休息,逛街、出游都很少,所以也没怎么体验过当专车乘客的感觉。蒋德强说:“我很珍惜现在这份工作,我一个人在这边,家人小孩也带不过来,所以我就好好开车挣钱吧,除了开车也没什么别的事情。”
在上海十几年,蒋德强已经很适应上海的生活。“我每年回去两次,但就算是过年,在老家待着反倒觉得有点不适应,已经太习惯上海的生活了。”在上海的专车司机当中,有很多是蒋德强这样的外地人,“就我所知,上海这里真的有不少人通过开滴滴赚到钱了。现在我觉得开专车的收入不错,只要这份工作能够稳定持续地干下去,我就有信心一直在上海工作。”蒋德强说到这里,露出些许的惆怅:“滴滴如果能让我长期干下去,单数稳定、收入稳定,我想我还是会继续开车。如果不能持续开专车,我可能就得回河南信阳老家了。”
开专车是蒋德强目前的生活中,为数不多让他自己感到完全能够掌控的东西。之前给公司开车,清闲无压力,很多情况下是等着被派活儿,想多努力也没机会;现在开了专车,需要积极主动,哪里客源多,哪里路况好这些情况要有判断,滴滴平台上的奖励规则也要时刻掌握,然后不停地积累经验。
“这行业就是这样,熟能生巧。一方面经验丰富可以让你接单效率更高,另一方面,单数多、服务星级好的师傅派单也多。”蒋德强觉得这份工作可以发挥自己充分的主观能动性,多劳多得,收入全凭自己的努力——“只要我坐到驾驶位上,手握着方向盘,我就觉得这一天都属于我。”
从普通打工仔到专车司机,蒋德强在上海度过了十几个春秋。每天开专车的生活虽然千篇一律,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人生活很像,但专车的方向盘上系着蒋德强的未来。“能够稳定地把滴滴专车开下去是我待在上海的希望。情况更好了,还可以把家里人接来。”
蒋德强的愿望很简单,一份稳定的收入,可以付得了房租和生活费,一个稳定的营生,能够攒点钱支持家里面,这就够了。蒋德强说自己只想把专车开好,至于其他也不去想太多,他说:“不管发生什么,我有一颗平常心面对一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