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一切进入大数据时代,我们的消费习惯被剖析的彻彻底底,早上发工资,晚上就给你发优惠券。后面又逐渐延伸出一种新的模式,大数据杀熟。
按网约车司机的说法,他们更喜欢使用苹果手机的乘客,理由是用苹果手机打车比较贵,他们赚的流水会更多。
在相同时间下使用华为Mate60 Pro和iPhone 15 Pro max同时叫滴滴,显示价格确实不同,华为更便宜,苹果更贵,大概贵出20%。
这种现象并不是网约车独占,类似酒店、电影票、甚至抖音上面充值抖币都是苹果手机较贵,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苹果公司会向软件收取30%的收入分成,也就是说你花10元钱购买软件服务,苹果公司就要从中间扣走3元钱。
商家为了能够从两个系统上获得同样的收入,会把苹果系统多出来的30%收入分成转嫁到消费者身上。
还有一种说法是,使用苹果手机的人群被定义为中高收入人群,大数据模型判断他们宁愿花钱也不愿花时间,他们无法忍受低品质,并且希望一切尽在掌控中。那么就把价格定高一些,让他们享受购物的便利与喜悦,从他们的身上赚取更多的钱。
消费者当然不爽,但网约车司机非常开心,头一次能正大光明地薅羊毛。
针对这种现象,一些出行平台也做出过回应,滴滴出行否认在平台上存在价格歧视或因用户、设备或手机系统而异的打车费用。该公司创造用户价值是其价值观和行事底线,从未实施过任何“大数据杀熟”行为,过去没有,将来也不会有。
当然,乘客也不是傻瓜,两台手机对比一下就见真章了。
除此之外,不同的手机,获得的优惠券情况不同,以快车选项为例,如果加上优惠券金额,总价来进行对比的话,不同手机,同一时间同一路线,有的价格相差无几;有的价格相差7元。另外,据亲测显示,在价格相差7元的这条线路上,确实苹果手机打车价格要比华为手机更贵。
现在的出行平台定价策略都略有不同,滴滴、一喂顺风车、曹操等自营平台需要根据平台运营情况妥善定价,价格不会太低。一些小平台,线下办公地点都没有,有人接单他就赚钱,于是疯狂降低价格,但苹果会收税,他们在两个平台的定价自然不同。
所以如果不想被大数据杀熟,可以选择自营平台打车,最起码价格不会差的太离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