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“顺风车”还是“营运车” 想要认定其实很简单!

2023年11月7日下午3点,董某的手机屏幕亮起——某弹出两条新订单。他看了眼导航:第一单从城东科技园到市中心医院,第二单从医院到城西大学城。“刚好顺路绕一圈,赚个油钱。”他点击接单,踩下油门。

谁也没想到,这一脚油门踩出了3万元赔偿纠纷。


事故现场:两条订单引发的“蝴蝶效应

车载着三名乘客驶入市中心时,赵某的白色SUV突然从右侧变道。董某猛打方向盘躲避,两车还是轰然相撞。挡风玻璃碎片飞溅中,五个人痛苦蜷缩在车厢里。交警赶来后,在事故认定书上重重写下:

  • 赵某(SUV司机):变道,承担70%责任
  • 董某:未确保安全距离,承担30%责任
  • 三名乘客:无责

赵某看着4S店的维修报价单手抖——3.2万元!保险公司赔付2万后,剩下的1.2万元成了他的心病。“董某也有责任,凭什么不赔?”他一纸诉状将董某和保险公司告上法庭。


保险公司的“临阵倒戈”:我们拒赔!

庭审现场火药味十足。保险公司代理人甩出一叠证据:
1️⃣ 700天接单记录:董某两年间接单超800次
2️⃣ 事故当天轨迹图:科技园→医院→大学城,呈“Z”字形绕城
3️⃣ 平台收益截图:月均收入2000-3000元

“这根本不是顺风车,是非法营运!”代理人指着《商业险条款》第二十三条加粗字体:“改变使用性质导致危险增加,免赔!”

董某急得额头冒汗:“我就是上下班捎带人,平台自动派单绕路能怪我?”旁听席上,三名受伤乘客窃窃私语:“原来我们坐的是‘'?”


法官的“显微镜式”审判

主审法官当庭调取关键证据:
🔎 接单时间轴:早7点接科技园订单(非董某上班方向)
🔎 费用计算表:大学城订单收费38元,远超实际油费
🔎 历史行程图:近三月接单覆盖全城20余个商圈

“董先生,你住在城北,为什么天天接城南订单?”法官的质问让法庭陷入寂静。董某支吾着:“平台派的单…我就想多接几单…”


判决书上的“致命公式”

三天后,判决书揭晓:

  • 交强险赔付2000元(已执行)
  • 商业险拒赔成立:董某需自掏腰包赔赵某9642元
  • 关键认定:日均接单2.2次+跨城接单+收益超成本=实质营运

董某盯着判决书上的“30%责任”苦笑:“接单时觉得薅羊毛,现在被反薅掉半年油钱。”


藏在导航路线里的法律红线

这场诉讼暴露的不仅是1万元赔偿之争,更揭开了顺风车行业的“潜规则”:

  • 真顺风车:家住海淀的程序员每天接1单到中关村(固定路线)
  • 伪顺风车:早高峰从通州接单到国贸,晚高峰从国贸接单到望京(日赚200元)
  • 致命区别:前者路线重合度超90%,后者如出租车般满城跑

血的教训:当你的接单轨迹在导航地图上画出“蜘蛛网”,保险公司早已悄悄关上理赔大门。


⚠️ 车主必读:你的车载导航不会告诉你——

  • 接单超过日常通勤范围=危险系数飙升
  • 同一路线连续接单≠“顺路”
  • 平台抽成后的收益=法庭认定的“营运

下次点击“接单”前,请先问自己:我的车,真的还是我的车吗?

网约车问题请联系VX:CCSK166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4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代码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