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脚刚发布定制网约车D1,造了一波品牌声势,后脚就因为花小猪违法违规被青岛七部门约谈,这样的“冰火两重天”,一直是近几年来,滴滴的常态。
2012年进入移动出行市场,在资本加持之下,滴滴开启最疯狂的网约车烧钱大战,合快的、并Uber中国,一举成为中国网约车市场的老大。
2016年之后呢?如果说移动出行、网约车市场是一座高山,那么,滴滴只花了4年时间就爬上了顶峰,之后的4年,一直驻守于此。
早年,滴滴创始人程维被喻为土狼,凶狠善战。但是,土狼的沃土是草原,并不擅长困守。这几年,滴滴用户增长陷入瓶颈,业务进展不大,还动不动就因为监管问题成为众矢之的。
2020年,滴滴再出发,顺风车重新上线、补贴出租车业务,核心业务网约车下沉与出海齐发,并通过青桔单车、橙心优选等丰富滴滴生态,就是要寻找下一座高峰。
但是,美团、拼多多、京东、嘀嗒等巨头不仅牢牢占据这些山头,还对自己的腹地虎视眈眈,最大的竞争对手Uber上市,一座更高的山峰正压过自己,留给滴滴裂变的时间还有多少?
瓶颈
11月16日晚,滴滴举办第12场“滴滴开放日”活动,正式发布与比亚迪合作的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。
这是一款号称拥有A级车尺寸、B级车轴距、C级车后排空间、MPV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新能源汽车,续航400KM,以青果色为主打色调。D1专门为滴滴网约车定制,拥有彩虹接驾灯,乘客上车前可以通过APP自助调节车内温度,单侧电滑门保证上下车安全,方向盘上还配备了滴滴键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款车并非标价出售,而是根据公里数向比亚迪付费。
滴滴造车,标志着公司从轻资产的出行平台,转型为出行服务提供商。程维在发布会上说,过去滴滴致力于优化软件,未来10年将同步优化软件和硬件。
转型背后,是滴滴突破用户增长瓶颈的渴望。
2012年7月,以出租车智能化为主要业务的小桔科技创立,拿到金沙江创投的300万美元A轮后,陆续推出滴滴专车、滴滴快车、滴滴顺风车、滴滴代驾等产品。2015年初,合并补贴战中的主要对手快的,2016年8月收购全球最大移动出行巨头Uber在中国的业务,一跃而成为中国移动出行市场的老大。
滴滴8年崛起,离不开腾讯、阿里巴巴、高瓴资本、软银等实力股东的支持。据不完全统计,公司创立至今,共融资20次左右,募集资金1500亿元左右,投后估值800亿美元。
但是,8年仍然没能结出赢利果实。Uber去年亏损85.06亿美元,今年前三季度亏损约60亿美元,滴滴也未能盈利,行业估计2019年的亏损额高达11亿美元。
对于成长期的科技公司而言,用户增长停滞或下滑,比亏损更可怕。
数据显示,2014年-2018年是中国网约车用户和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阶段,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8.0%。行业估计,2019年之后将转入平稳增长期,年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12.3%的水平。
2019年Q3,中国网约车应用的每日活跃使用量同比下降6.3%,这也是其连续第5个季度下滑。公开数据显示,市场份额93%的滴滴出行,乘客和司机端App使用量分别下降了5%和23%。
围攻
挑战并不止于滴滴内部。
神州专车在高端网约车领域无人能比,尽管受瑞幸咖啡影响,神州系摇摇欲坠,但神州优车的核心业务仍在苦苦坚持;首汽约车在北京区域市场中高端用车领域的影响力,也不是滴滴可以轻易撼动的。
成立于2010年的易到用车,是中国第一家出行领域的互联网信息公司,中途因创始人出局陷入停摆,2018年高调复活后,仍然是滴滴的主要追赶者之一。
以美团、高德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们,出于生态拓展、流量变现等原因,不断进攻出行市场。其中,美团打车已经跻身网约车第一梯队。
这几年,移动出行领域降温,连机构的研究报告都出得少多了。汽车厂商因自身行情疲软参与其中做得有声有色,算是行业为数不多的亮点。
汽车厂商做网约车,早年顶着卖车的动机不被看好,但借助上游的天然优势,已经在市场打出一片天地,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曹操专车和T3出行,已经成为最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。
其实,滴滴从众多战略合作伙伴中选择比亚迪推出D1,完全可以看做是对此的反击。
当然,最值得注意的还是出租车群体。毕竟,全国100多万台出租车,仍然完成了全国城市客运量的接近3成。
早年网约车崛起,抢的就是出租车的生意。为了保住饭碗,出租车行业也开始互联网化。近几年,多家以出租车智能化为主要业务的公司,开始在区域市场落地。
总之,在滴滴一家独大的这些日子里,各大巨头们趁着滴滴陷入业务瓶颈、监管整顿的时机,分路进攻。出行领域并非西线无战事,只是都将矛头对准了滴滴。
你们看,像不像《倚天屠龙记》中,六大派趁明教内讧围攻光明顶?
这一次,80后程维能否顶住进攻,继续保持绝对的领先地位?
生态
不管神州专车、嘀嗒出行这些公司怎么号称,滴滴仍然是移动出行市场的老大。
但是,增长乏力、盈利遥遥无期,如何破此僵局?
滴滴想到的方法是,生态。
BAT之后,TMD接班。TMD中的头条系和美团,都是生态的受益者。
今日头条以推荐算法立足,后来孵化了抖音、西瓜视频、悟空问答等产品,在新闻资讯、小视频等领域保持绝对优势。
美团本地生活生态圈更为完善,团购、外卖、电影、酒店、打车、单车业务,几乎无所不包,其中猫眼还独立上市。公司上市前巨亏,后来扭亏的原因,也是因为酒店等业务的崛起。
美团最新市值1.79万亿港元(2300亿美元),字节跳动拆一个Tiktok就值500亿美元,整体估值达1800亿美元。滴滴估值掉队,就是因为生态圈业务的缺失。
现阶段而言,滴滴要想扭转颓势,只能从这些方面着手。
在原先快车、专车等核心业务的基础上,2020年滴滴加大了对出租车业务的重视,将之命名为快的出租车,拿出1亿元来发补贴;另外,重新上线了此前因监管问题下线的顺风车业务。
事实上,网约车只是互联网化的出租车,顺风车才是最本质的共享出行模式。因其经济性、绿色以及消费者预约出行习惯的养成,行业内将顺风车视为主流方向之一。
早年,滴滴顺风车在细分市场独占鳌头,可就在下线的那几年,嘀嗒趁机崛起,滴滴在顺风车市场重新成为一个追赶者。
滴滴主体之外,公司推出青桔单车、青菜拼车,全资入股花小猪,走多品牌孵化之路。启信宝显示,花小猪科技成立于2020年8月,由滴滴持股100%。
出行业务之外,公司以海量用户为基础,将业务拓展至金融、同城配送、社区团购等新业务。其中,滴滴投资的橙心优选,与拼多多、京东、美团等零售选手正面对垒。
另外,滴滴也在AI、自动驾驶等技术领域有所积累。发布D1时,程维表示,迭代版本D3将在2025年前后推出,搭载自动驾驶功能。
下沉与出海
除了在经营模式上全面铺开,滴滴也开始在业务范围上动心思,下沉与出海。
数据显示,2019年Q1,网约车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渗透率达到50.3%和20.3%,二线城市为7.6%,三线及四线以下城市的渗透率仅为3.2%和2.8%。
滴滴今年下半年推出的花小猪,号称“打车界的拼多多”,推荐好友注册可获现金奖励,邀请好友助力可领优惠券,进攻的正是下沉市场。
三线及以下城市看起来是网约车的空白市场,但是,这些小城市空间小、年轻高端消费人群少,渗透率的提升空间有限。哪怕早期通过补贴等方式吸引到了用户,最终的留存率恐怕不容乐观。
购物和打车属于两种消费模式,低价商品对用户有着强烈的持续吸引力,但打车的即时体验性更强,一次低价低质的服务,足以让消费者心生厌倦。
中国的移动出行潜在用户基本尽归滴滴所有,但短期之内增长空间已很小,于是早早地布局海外。滴滴最新宣布的5.5亿用户,2020年10月的4亿月活跃用户,应该包含了全球范围内的滴滴生态产品。
目前,滴滴已经日本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、巴西、墨西哥、哥伦比亚、智利等国家开展业务。
11月19,滴滴总裁柳青在2020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上表示,滴滴在主要拉美市场份额已经接近50%。
其实,从上述海外市场布局来看,仍然是以世界范围的下沉市场为主,掣肘同样存在。如果想进一步探索,特别是网约车发达的欧美地区,必然会遇上最大的竞争对手Uber。
度过艰难的调整期之后,滴滴在今年3月提出,3年内实现“0188”计划,0事故、全球每天服务1亿单、国内全出行渗透率8%、全球用户超8亿。